京东与阿里电商大战,双方各有何优势
京东与阿里作为两大电商巨头,一直在电商市场中呈现着竞争的关系,一直持续到如今,两者采取着不同的模式,在很多方面呈现了不同的竞争差,一起来看看双方各自的不同优势吧!一起来看看!
在现金流上,阿里借助天猫建立优质卖家遴选机制以后,经营性现金流入能力显著提升。除卖家进场相关费用之外,在线广告和产品搜索服务、支付宝衍生金融服务 均是阿里巴巴的收入来源。京东主要依靠其高效运营确保经营性现金流,也提供供应链金融增值服务。从整个产业链观察,阿里平台模式虽然自身收入不错,但众多 卖家经营状况呈马太效应,差距明显。相比而言,京东价值链整合模式对上下游效率提升更为明显。
阿里和京东在信息流方面各有不同优势。阿里具备数据海量优势,京东则侧重自营整个供应链数据的掌控。截至2013年5月公开数据,淘宝和天猫注册卖家总数已超过1000 万,活跃的个人卖家数量约600 万,企业卖家约20 万,天猫注册用户超过4亿。阿里通过控制网站流量和会员消费选择权的分发,对卖家形成了约束供给,从而建立以开放平台为供给者的卖方市场结构。京东通过对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平台与主要供应商、厂商建立信息交换机制,从而建立一体化的库存管理体系。
产品流决定了客户关系的命脉。京东在产品流上已经形成了很高的竞争壁垒。京东从2010 年开始加大物流系统及信息化系统的投入,逐步将自有物流服务提升为京东的核心战略部署。京东自有物流和配送体系目前已覆盖1300个行政区县,并率先推出 “限时达”、“极速达”、“夜间配”等配送服务,具备了明显的规模优势。2013 年下半年起,京东开始向第三方平台提供仓储服务。在仓储物流部署基本完成后,京东将把60%的资源开放给合作伙伴,这有助于京东在产品流和现金流两个层面 与供应商建立更加一体化的服务。
在产品流管理方面,阿里平台本身并不参与产品的买卖交易,产品供给资源由所有的第三方卖家提供,虽然阿里平台本身具有规模优势,但难以转化为单一卖家的范围经济优势,如开放平台下的快递速度不可控,就令单一卖家难以获得更大范围的网络效应优势。而京东则通过产业价值链整合,不断建立了范围经济优势。阿里平台模式可以概括为先规模后效率的发展模式,而京东则是先效率后规模的模式。在用户体验上,一对一的效率更为重要,因此,京东在用户体验、用户黏性上反而较阿里更有优势。
综合来看,在电商大战中,阿里与京东相比在信息流和现金流方面先行一步;在产品流方面,不论从产品品质及价格保障、配送速度、售后服务方面,京东的优势很难在短期内撼动。产品流等综合实力的提升,将最终决定用户体验和对供应链的掌控力,从而确立了其市场及品牌优势。
-
B2B2C多用户商城系统支持企业自营与商户入驻模式共存 会员一站式精细化营销工具 多用户分销,带来爆发式增长
系统支持平台自营+供应商店铺共存的经营模式(类天猫&京东模式),帮助企业打造生态级商业平台为目的的电子商务系统。
免费试用系统 -
B2B2B电商交易系统优化供应链协作 授信及账期支付 商品按照数量阶梯设价
全渠道订货/采购及经销商管理数字化系统,实现供应链整合和交易便捷化。
免费试用系统 -
S2B2B电商交易系统供销一体化,提高市场集中度 集团管控一体化,有效实现供需匹配 移动应用一体化,提高运营综合效率
上下游资源整合数字化解决方案,赋能产业供应链,构建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。
免费试用系统
